不野兽 不装饰 才是马蒂斯的马蒂斯

之前有记忆错乱,把UCCA的年度大展《马蒂斯的马蒂斯》记成9月15日撤展了(实际是至10月),忙里挤时间去转上了3小时.躲不开肯定要去看的展览,即使比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个商业展览,不去也会知道马蒂斯最经典的作品基本也都没有运到北京放入展中,然而这样反而成为不能错过的一场展览.

为什么这么说,《马蒂斯的马蒂斯》这场展览的意义是让国内人认知马蒂斯,认知一个现代美术发展史上不能错过的一段时光.如果你没有到达展场,亲临这300幅作品,也许就会停留在中国艺术教育中,课本中对马蒂斯的描述.野兽派,与装饰性.然而呢?

这更像是全面了解马蒂斯的展览,或者是马蒂斯的一生的剖析.马蒂斯固然以绘画闻名.毕加索、达利、马蒂斯被称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现代艺术家.没有那些代表作品的出现策展人仍努力讲述着一个艺术巨匠的一生.按照观展顺序先看到在塞尚的现在艺术理论下的马蒂斯,风景人像,景象,室内景物的油画,这种规矩的绘画由于马蒂斯的标签反而更难得被关注.

看到了马蒂斯的雕塑、石版印刷、玻璃彩绘、拼贴绘画还有织物创作,尤其在晚年无法站立后,在剪纸拼贴内容陈列的大厅比较震撼.我们在这里会把野兽派三个字忘得一干二净,其实策展人本也有这个目的.野兽派是非常短命的一个绘画派系,而被誉为创始人的马蒂斯诸多作品中其实真正野兽的只不过些许,野兽派远比马蒂斯短命,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人谈起马蒂斯往往就挂着野兽派的标签.其实我心里的马蒂斯一点也不够野兽.

不会有人想到,马蒂斯的展览会有超过百幅作品是素描,是铅笔线条吧.马蒂斯的这些线稿让我推回到创作的历史轨迹上,在那个时间上竟然有这样超前的艺术家让线这种绘画最小的单位拥有这样优雅单纯的表现.

很长一段时间里,马蒂斯在我心里被归为色彩大师的范畴,他早于时代让画面归于纯粹,用线条勾勒用色彩表达,这种方式与中国传统国画的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必须经过自己在绘画中寻求纯粹的色彩表达过程.我们如果在毕加索的作品中能看到形状,那马蒂斯必须就是色块.鲜亮的色彩,多暖少冷组合形成一幅幅让人简单易懂的画面就是马蒂斯.

在1905年后的作品中,看到了画面轻盈,内容浅显,丰满略有些奢侈充满光泽感的表达.而1916战争时期马蒂斯在法国南部的内容创作让人感受到他在绘画中那种平衡,松弛的渴望,

1930年又是一个重要时间点,虽然展览没有体现出,但我对这个时间的马蒂斯深刻《舞蹈》的壁画就在那时段诞生,是我最热爱马蒂斯的一幅代表作.也是从那时起的马蒂斯开始简化素描,更多的仅仅是线条的存在着,更像是用之前的色块平衡素描中的面线成为了条线一样.

伊卡洛斯,是的这是马蒂斯一生中不可错过的剪纸作品.我们都视为剪纸拼贴的开始是马蒂斯的第二人生.伊卡洛斯原本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与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大海丧生,被埋葬在海岛.

我们看水粉剪纸《伊卡洛斯》这种无法对抗地心引力自由落体下落的感觉淋漓尽致,胸膛的一点红映衬生命.在这个展览上我特别建议在剪纸作品陈列的大厅,去印上每一幅作品后闭上眼睛感受下刚刚视觉接触的剪纸平面中色彩与图形,再转去下一幅作品欣赏.这个展厅应该停留上一小时的.

教堂,玫瑰教堂.马蒂斯为了一段友谊,用尽了一位艺术家生命的最后精力.难以想象80老头,癌症患者,无神论者,与修女的友谊,亲自构建了这样一个纯洁的松弛宗教空间.关于玫瑰教堂,我看到了一段网络上非常详细的资料,分享知乎原文.

展场临近结束遇到策展人的用心,陈列的同时期毕加索、夏加尔等其他艺术家作品,以及玉良、吴大羽等艺术家作品可以与马蒂斯横向纵向去共同感受.

宝贵的文献资料,解放前后来自中国的文字刊物中对马蒂斯的报道与解读.


抽象上的绘画啊,特别容易看起来像装饰画,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吧,而且大众审美是无法分辨装饰画与艺术画作的.

装饰画的定义该是“具有装饰属性的画作”,再说直白一点,装饰性只是画作的其中一个属性,而成为单一属性时,那么反倒成了真正现在人们说的装饰画.再举例说明吧,下面左边是克林姆特价值1.35亿美金的画作《吻》,当我为了试色描绘成右图中的时候就成了典型装饰画了,价值我觉得100RMB吧.对,装饰画在我看来对画者来言是很Low的创作.

我努力把这个彻底讲明白.其实源于艺术的深度,其实跟形式感是没关系,即使是装饰也能深刻.
克里姆特大部分画作是表达深刻的,但形式上画那么装饰.但为什么现在反而很多的出现绘画看起来很装饰?其实就是那种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没有引起情感的共鸣.传达的仅仅是形式感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成了装饰画.

马蒂斯演绎着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纯的点线面及纯色彩,而且点线面像这种音乐的音符一样,音乐,律动其实是马蒂斯作品表达无可分割的内容,只是对应作品选取在这个展览中并不多我便没有提及;他跟人的情感是高度关联的.
看到画面我们识别不到他的具体的意向,但是我们能感觉到他背后的那种韵律和他的那种纯粹的精神性,因此如果不带样式没有这种具体的意向,只是为了追求好看的话那画出来的东西必然是装饰画.
艺术的深刻性在于你转化的准确在于你的形式语言当中蕴含的那种信息量,下沉的表达了大量信息绝对不会觉得他肤浅,表达从意向到材料到尺度到作画的方式,画面机理质感等等,都可以是引人反思深刻的.

作品为什么会被大家认为是深刻?都是在画画其实不论我们选择抽象具象还是表现,都不会影响艺术的深度,想表达的东西和这种转化是否具有深刻性.
而一个人变得深刻才是最不容易的,需要经过很多的这种锤炼和沉淀反思,在艺术家层面,需要大量“孤独”,感悟中需要跟艺术较劲.

为什么很多作品看起来是肤浅而实际深刻;很多内容表达不会被一开始就识别到,不能写字面意思,照着画书上的;艺术不是这种东西.艺术家虽然是很普通的人,但实际上真正的价值也就是这些.其实在于这种形式感的这种蕴含的信息量引发的共鸣;内心观念和意识就是想表达的东西,想表达的东西相对明确之后就选择含有这些要素的方式,无论是行为还是素材还是题材还是这个作画当中即兴的部分其实都围绕着想表达的东西形成一个综合的输出.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都明白了为什么UCCA这个展览命名为:“马蒂斯的马蒂斯”,而不是:“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当你细心品味就会摒弃中式艺术教育中对马蒂斯“野兽派”、“装饰性”的定义,从而认识到真正的马蒂斯.展览画作不能说顶级优质,但是值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