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百展不如进一馆 中国美术馆60周年

位于北京东城区隆福寺西侧的国家级场馆,始建于1958年于1963年投入使用,毛泽东题字:中国美术馆;于2011时免费对公众开放;今年正逢2023中国美术馆开馆60周年.

进入场馆太多这样令人感动的场面了,很多老艺术家,艺术从业者也来见证这规模难得的艺术展.说到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大大小小这些年我有过百八十次的参观,但这种规模国宝级艺术品同台展出这绝对是前所未闻的,简直就是倾其所有把压箱底儿的“宝贝”无保留的全掏出来了.用一个词形容那绝对是“豪无人性”土豪的豪.

看到轮椅上的爷爷我有心推他走完全展 画面感人

原本展览不让拍照,我去的当日现场正在摘除禁止拍照的告示牌,让欣赏者可以通过影像记录这些难得的国宝级艺术品.全场展品均为真迹展出,开放拍照了但呼唤大家拍照记录时关闭闪光灯,对艺术品给一个力所能及的保护.

我拿着相机过瘾的拍照,我想这个展览我还会再到访至少2次,才能系统的看完;有太多艺术作品值得长时间停留欣赏.运气好的观展遇到我可以享受免费讲解.

展场人流算不得拥挤 远远少于央美毕业展 该是过滤掉了那些跟风拍照的妹子

什么样的展览进门,上来就是常玉真迹,中央放着苏轼《石竹图》,同厅还有沈周、仇英真迹……楼上朱耷与石涛真迹过百幅.这简直不是书画展,就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秀.这次展出了600余件顶级馆藏艺术品,篇幅有限只能列举一部分,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展览;还有完整的一个月时间开放,错过这次可以说至少再等十年,也许有些作品这辈子不得再现.


常玉 《马》 油画 1930年 81cmx69cm, 这是20世纪30年代初啊,那时候我的老师也才刚刚出生;中国画家笔中就诞生如此惟妙的画作.在那个西方百家争鸣的艺术高速发展期得到认可.

画中可以看到这匹马,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笔墨、手法和黑白的对比,点和线的关系等等来表现.虽然是油画,古老东方的特色极具.

常玉 另外作品《群马》拍卖出了2.07亿价值.而这张眼前的《马》是中国美术馆唯一馆藏的常玉作品.常玉是20世纪中国最具备“大师”称号的艺术家,而这个大师往往是同时期形容西方艺术家的称号,常玉正是如此.

我记得央美院长靳尚谊所说的“我开始学习油画是上世纪50年代,那时国内的整体油画水平不高,因此我的起点很低,我学习了很长时间,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没有见过西方油画的原作,只看过苏联在中国的三次展览;可以说,一个学西方油画的油画家,不怎么看西方的原作,凭老师讲几句话,就能画得很好是不可能的。”

靳尚谊介绍改革开放以后,和欧洲交流多了,中国油画家才有机会到欧洲学习。而这也给中国油画带来了靠近西方油画水平的机会。在学习西方文艺过程中和东方文化底蕴实现融合的画家则成了中国新一代油画大师。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的一波了,而常玉、徐悲鸿,像林风眠、刘开渠、刘海粟等,这一批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最早的在30年代就已经最高成就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我们来看下幅,仍然是马为题材的,《奔马》来自徐悲鸿的国画.马的姿态飘逸,非常灵动;其实徐悲鸿也是早早的一批接触西方艺术的,但他是老派,主张传统的,陈旧的.但其的力量非常大,在那段周期中主张一切为政治服务,自然包括自己手中的画笔.这段漆黑的历史中,给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形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我们今天先不去提及这些,徐悲鸿笔下的《春山十骏图》曾经也拍出1.05亿高价.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李可染的这幅山水画,命名取自毛泽东词 《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展出的这张作品为系列作品中的一幅,此画描绘的是美丽的南国深秋景致,以红为主调,以墨为底色,色墨交融,红黑辉映。朱砂渲染了红色山河的壮丽与绚烂,墨色增加了画面的整体感和庄严感,写生的丰富性与诗词的象征性交融.作者李可染是白石老人的亲传弟子.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山水作品,这张我非常爱.描绘山水之美,画名取自宋代辛弃疾的诗句。1960年,傅抱石率江苏国画院写生团到达华山,体力不支,未能登顶,只能在山下青柯坪仰观。这虽然是一个遗憾,但却造就了《待细把江山图画》的独特视角和结构。其独创的抱石皴与点法、墨法相互配合,勾画出的山岳脉络与景深效果浑然一体,完美展现了华山的磅礴气势和浓浓诗意。

写实油画《我的父亲》这次已经更名为《父亲》;每次展出都是焦点画作.源自一个粪坑旁坐着的淳朴农民形象,艺术家为其发生,为内容创作了该作品.是中国农民的写实放大发声.

巴勃罗 ·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后定居于法国。作为20世纪极有影响力的艺术天才之一,他以创建立体主义以及探索多种现代主义风格而闻名。世界顶级博物馆以拥有他的画作为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世界纪录也屡屡被他的作品打破。中国美术馆共藏有4幅毕加索的珍贵作品,均来自1996年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的慷慨捐赠。这幅《带鸟的步兵》就是其中之一。《带鸟的步兵》创作于1972 年,这是毕加索晚年的经典作品。在结构的表现上,可以明显看出其保留了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语言。画面中步兵左手支撑着长剑,正在给栖息在剑柄上的白鸽递去一碗水,步兵下眼睑上的皱纹和卷发上缕缕的灰色表示他已不再年轻,就像所有经历过战争之殇的士兵那样,眼神空洞而疲惫,表情带有哀伤。画家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步兵的身份,唯有灰绿背景衬托下的褐色帽子,以及鲜艳的蓝色上衣戏剧性地隐喻了他的贵族身份。毕加索是一位不断变化艺术语言的探索者,他从未放弃对现实的关切。《格尔尼卡》与《和平鸽》至今仍具有非凡的意义。1967 年后,“士兵”成了毕加索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作品中,士兵象征着权力与欲望,而白鸽象征着和平与反暴力。白鸽和剑的组合与衰老的士兵构成了冲突的张力。或许当和平的白鸽降临在斗争的本性上时,耄耋之年的毕加索已经能平静地看待衰老和即将到来的死亡。

这幅作品是展出作品中少有的大幅面水彩作品

下面连贴三幅齐白石作品,其实中国美术馆齐白石作品展我先后看了不止一次.馆藏品是真的很多,其中一幅竖幅荷花我一直记忆犹新.齐白石的艺术受明清画家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人的影响,同时极富创造精神,构思奇特,不落旧蹊,最终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创“红花墨叶”画荷法,画意中透露出朴实、稚拙与天真.

今天展出的齐白石作品非常有代表性,首先定是大众认知的《虾》,白石老人的虾灵动曼妙,我们可以看出他笔下的虾与现实中的虾最大的不同是何吗?虾都是7节,而齐白石的虾都是5节;虾后足10支而败事笔下的虾都为5足.这样的表现是他在创作中最为生动的表现方式.

“英雄名士孰先知,各有因缘在少时。今日相逢才晓得,红衣牛背雨丝丝。”这是齐白石在其国画《红衣牛背雨丝丝》上所提诗文。《红衣牛背雨丝丝》作于1952年,疏朗的画面中,描绘了一名玩兴大发的牧童,他躺骑牛背,于和风细雨中怡然自得的放风筝。水牛昂首踏进,风筝逆风舞动,两者的角力为作品带来一份升腾与跃动。秉持对“似与不似之间”的追求,齐白石通过对物象的提炼和简化,对线条的灵活运用,乃至对题跋位置的巧妙经营,使作品具有超越传统的视觉效果。这幅作品为齐白石的挚友老舍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进行馆藏的.

《和平万年》是齐白石于92岁高龄创作,画中表现了如意耳长颈瓶,墨色清淡,线条简拙;瓶内三两枝红荷,色彩清丽喜人;位于画面左后侧的万年青盆栽,在墨叶左上开出亮丽的红果,与较浅的荷花形成一道向左下方延伸的美丽弧形,恰与画面右侧如意瓶的弧线形成呼应

看过齐白石的迷人画作后,接下来是年代更深远的作品,无论齐白石还是下面的朱耷,都对中国近现代国画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我自己,基本童年就伴随着他们的作品,当我看到这样规模的一层全部是石涛与朱耷作品展示时,就快落泪了.

这次5层朱耷与石涛的展出如此壮观,只能用伟大壮观来形容了;我想住在这里,免费打工求收留.

八大山人笔下”白眼”独到的传神,影响了画坛何止百年

存世梅花名家王成喜关门弟子刚好是我好友的父亲,平时有常欣赏梅花作品.梅花,位于四君子之首位,它具有傲雪、傲霜、不畏严寒的君子品格,成为古今画家喜爱并乐于表现的题材。而吴昌硕此幅《绿梅》是“以书入画”的典范,正所谓“石如飞白木如籀”。吴昌硕擅用篆籀的笔法来表现梅花枝干粗犷厚重、苍劲如铁的感觉,他形容梅花枝干为“蛟龙”“黑龙”“虬枝”“瘦鲛”,用焦墨和秃笔在纸面上纵横来去,用雄浑古拙的笔意来传达他“画气不画形”的艺术主张,将使用何种笔法状写何种物象一一对应。例如,他讲:“蝌蚪老苔隶枝干,能识者谁斯与邕。”又说:“法疑草圣传,气夺天池放。”道明了枝干用隶书,苔点使用藏锋的圆点,而勾写花瓣则使用草书笔法等等。这幅梅花作品正是充分展示了吴昌硕在状写梅花时用笔的妙处以及他“以书入画”所达到的高度,成为了海派绘画后期的经典之作。

当然这样的”亮肌肉”也一定有其原因的,大大已鼓励慰问.也一定会有定向内容的释出,一层有红色大厅,展出了长征路上的艺术作品.这里相对人流最少,走累了可以到这里感受下长征精神看看能否鼓励你获得力量继续观展.

第一次看到这样和蔼可亲的李大钊雕塑

还引用央美院长靳尚谊的话:“小孩子画画是一种天性,是不能“教”的。我的孙子从4岁开始自己想要画画,但是我从来没教过他,我就让他随心所欲地乱画,这是一种释放他对这个社会感受的方式。我对孩子说能不考艺术就不考,学画是成才率很低的一个专业。学这个专业是很冒险的,要想学成,光靠天分还不行,后期要十分努力才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辨别一幅画是不是好——能辨别画的好坏,就一定能画出好画。所有的培训班都是为了赚钱。培训班可以让一个没有美术基础的人考前速成,这让美术学院招生时都选不准了。现在连附中都办考前培训班了,我觉得问题严重极了,本来高考是应试教育,先背书然后考,只有绘画美术不是应试教育,因为画得好不好,一看就知道,结果现在也成了应试教育了。”

我看了一位开明的家长,在陪着小孩子画画.我很感动,没有约束;孩子就趴在世界顶级艺术家画作面前一米不到的位置,根据自己思想趴在地上绘制着.

为这家长点赞 为小艺术家点赞

在6月里我只要有空闲时间一定浸泡在这里,遥想当年故宫放出石涛画作仅仅2张看了都还有些兴奋,这次一下百张,而且与八大山人作品集中释出,天哪.二人合作一幅《兰竹石图轴》就挂在那里,就挂在那里啊.那种面对着心跳的加速,那种激动感.我暂不贴照片了,作为写意画者,见到此幅真迹算有幸了.不禁感叹,人类的皮囊相貌在这些艺术品前简直不值一提,无论溯古貂蝉西施,当今林允儿也都只能算得上漂亮,称不得美,美的定义该是可以触及灵魂的.

与老师的作品合影

作品太多了,每一幅作品拿出来都是惊世骇俗的大作.这个展览我长这么大了真的第一次开眼,真的别再说什么大英博物馆,什么卢浮宫,什么大都会博物馆了,那些都不是纯粹的书画展;论书画展前无古人了,绝对不容错过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